第四周课程笔记:工具

工具的选择

选择那种能够将一件事情专注到极致的工具。

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。工具的选择是非常总要的一件事情,只是如何看待工具及如何选择工具之前一直有一种迷团。

  • 炫而无用。 反思自己对于工具的选择,发现自己思维中有一个梗:喜欢那种大而不实用的家伙。 比如童车,我给孩子买了一辆巨大的,其实根本无法放在我的家中。windows 的使用习惯让我形成了一种希望软件功能越大越多越好的倾向。 现在想来,这真的很有毒。突然意识到,那种真正在改变我们的都是微小的细枝末节的习惯,而并非大的改变。时间,无法逃过下一秒。
  • 小而精 在加入OMOOC2py 后 发现 真的有太多的要学习了,而自己一直“赖以存活”的工具:windows 实在就如同一家外表华丽但内部破旧的马车。 拜托,已经高铁时代了!!呵呵~自己就如同这种状况。 原本希望装ubuntu,发现自己在台式机装好之后,被我整崩溃了,在笔记本有装不上。总觉得自己需要首先依附在一个大型软件之上。 可是,pythonic 的逻辑可不是这样。想目标,发现自己其实希望学习一种多平台的操作,那么必须打破系统本身的梗。 我需要专注在自己的工作效率上,而非系统上。当然,如果现象手上最加工具是ubuntu 或者 mac,这是最好的,只是,我现在还需要多折腾windows 一会。那么我需要先分解我需要的工具。分解成为小的片段。然后就可以一个一个来具化。
  • 目标清晰化 目标是在使用工具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,明确我需要什么,非常重要。 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相同的,但我们的道路是想通的,因此,知道我们真的在寻找什么胜过抓一堆自己并不会一直用的“高大上”。

工具的列表和权重

  • 我的目标 +python 胶水语言,使用工具最佳的平台,专注度(F)ocus100% +git 版本控制,对于整个文件管理和修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F90% +github 分享平台,学习分享,Enjoy F90% +gitbook github 的另一类,不过有些梗,F60% +Linux 内核,包括对于命令行的理解,是理解很多编程问题的基础,值得花时间 F85% +shell bonus

以最小代价解决问题 from 大妈

  • 时间分配 我在时间分配上,之前花了过多时间放在了安装各样的软件比如cywin、visualBox、sublime、enthoughtCanopy等等,然后发现一个问题: 我无法在短时间同时掌握过多复杂工具的使用。同时由于自己的寻找"大靠山"的倾向。使得自己非常多的时间都变成了选择和安装。 但可悲的是,对于设置我没有基础,因此搞半天,最后把ubuntu搞了不能使用了。然后希望寻找ubuntu的出错原因又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。 这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。

    各点突破是提升的主要方法

  • 200 行python 和python 官方教程是第一任务,回归!
  • 发布git 是第二任务
  • linux 学习是第三任务。 其他的就放在打杂时间做了。

组合工具

  • 这里我还有些疑惑,可以参考 编程如炒菜
  • 是否用"时间源头"来构建组合的线索?

Google Python style Guide

  • 看过没有?
  • 看过几次?
  • Get 到几点?

这是大妈的任务,我只能如实答:

  • 看过,不过语言规范看不懂,风格规范学习
  • 看过两次,不过确切的将 扫过两次
  • get 到 最重要的一点是:代码也是工具,代码写的是给别人看的,不是自己随意写给自己看的。
  • 一言以蔽之:"代码工具的输出是有规范的,输出是更残酷的输入"